本淵寮朝興宮主祀楊府太師(俗稱尪公祖、大德禪師)
祀典日期:農曆八月初六 日
神像造型:頭戴佛冠、身披袈裟、右手執拂塵、左手比佛指、坐龍椅、好神氣。
楊府太師略傳(史記)
本淵寮朝興宮楊府太師,據正史相傳為北宋楊家將排行第五之楊延貴,又稱楊五郎,楊府元帥,尪公祖,人高馬大,虎頭燕頷,天庭開闊飽滿,眉清目秀,目光炯炯,眼神有力,宋廷錄為殿直,長年防守在山西省、西北邊境一帶(長城邊關),距五台山為近,當時且戰且退,高人之前贈一錦囊,免去五郎一場災劫。出家於五台山為僧,從此潛心漸修,悟道大乘,緣覺富貴如浮雲,又有「大德禪師」之稱,野史所傳,尪公祖歸佛仙逝約政和六年(歲次丙申年,西元一一一六年)又因楊家將有功於朝廷,後人建廟宇,可高出皇宮三尺,可知其地位之崇高
楊府太師-「尪公祖」
本淵寮朝興宮的「楊府太師」,被老一輩的信徒稱為「尪公祖」。
具正史記載,相傳他是北宋時期大將軍-楊業的第五個兒子,英氣風發、氣宇軒昂,名叫楊延貴,人稱楊五郎。因曾與寮國將領耶律協交戰,三戰三勝,而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遂被皇帝封為將軍,長年駐守在山西省,西北邊境一帶(長城邊關),靠近五台山。
宋太宗時期,有一回協助父親征戰,卻屢戰屢敗,最後在陳家谷落難,正危難之際,突想起征戰前,高人禪師贈予的一只錦囊,打開後檢視,發現裡頭竟裝有一把剃頭刀,恍然大悟,當下剃髮,也因而免去了一場劫難。楊延貴於五台山出家為僧後,即潛心修行,終於頓悟富貴如浮雲,因而有了「大德禪師」的封號。
太師身為凡人時,以驍勇善戰聞名,為宋朝立下不少的汗馬功勞。後人為感念他的忠君愛國,於是立像、建廟奉祀;並因楊家將有功於朝廷,因此為他們所建的廟宇,皆高出皇宮三尺,可見其在百姓心中地位之崇高。
楊家將的故事
提起「楊家將」,首先會聯想到的就是大將軍-楊業。
在歷史上,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將,在約20歲時,便開始參與北漢的政治,而受到北漢皇帝的信任,任命其為侍衛新軍「都虞候」。
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大宋王朝,全國統一大局已定。於是楊業就曾向北漢皇帝-劉繼元,提出了「奉國歸宋」的建議,但立即遭到反對。雖然提議被否決,但在他心中仍深刻感謝著北漢皇帝的厚遇之恩,所以並未因此起兵叛變,改投宋營,反而是更捨命的保衛北漢的政權。
隨後北漢戰敗,楊業卻仍守在城南與宋軍苦戰。宋太宗因早已聽聞,楊業是名忠肝義膽的勇將,便派遣北漢亡國皇帝劉繼元的親信,前去勸他投降歸順。楊業見到曾於劉繼元身旁的勸降使者,即悲憤地大哭了一場,最後在內心的一番掙扎下,終於歸順了宋朝。
楊家將家族的忠心報國形象,與世代相傳的優良家風,一直被後代人們所傳誦。而開始以文學、戲劇各種形式的做法,緬懷、熱愛、崇敬他們,並為他們豎立起一座座的豐功偉業石碑,總是希冀著下一代也能保有如此的風範。
楊家將之血戰金沙灘
「血戰金沙灘」是楊家將傳說故事中,打得最悲壯、最慘烈的一仗。在這場大戰中,楊家將裡的大哥、二哥、三哥、七哥皆因戰爭而亡命,四哥、八哥成了敵營裡的俘擄,五哥(楊府太師)則出家了,整個楊家成員戰死了大半,因此最容易引起聽者與觀眾的動容。
據說有一年春天,某村庄神明聖誕,當日正欲上演「血戰金沙灘」的劇碼。說也奇怪,開戲前,天空一片晴朗,塵風不動。待戲開演,當演到戲台上的契丹士兵開始向楊家將發動猛烈進攻時,空中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夾帶滾滾黃塵,攪得整個村落天昏地暗,臺上台下頓時亂作一團,戲臺上飾演契丹兵的演員只好趕緊收起兵器下台。等這陣風沙漸平息後,觀眾才剛坐定,臺上又緊鑼密鼓的開打起來。這時戲台上正進行到楊業披掛上陣,領兵迎向敵人。直到二郎、三郎慘死戰場時,突然從西北方向飄過來一團烏雲,剎那間,閃電、雷聲大作,從天洩下的傾盆大雨,正鋪天蓋地的灑向戲臺,頓時整個戲台下,再度成了風雨交加的世界,村民們連忙緊急閃避。
待這陣來去皆詭異的風雨過後,村民開始議論紛紛地說:「大概是老祖宗不想讓大家再想起那些傷心的事。」於是就決定更換別的戲碼。說也巧合,接下來的幾天竟全都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
當然,這不過是一個民間的傳說,人們沒有必要追究它的真實性。但是否能由故事的傳達中,讓我們感受到天地皆有情,天、地、人間該如何求得真正的平衡,才是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應該去正視與思考的吧!
<!--[if !supportAnnotations]-->
<!--[endi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