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福德正神-土地公

「福德正神 」就是一般人俗稱的「土地公」,也就是客家人口中的「伯公」。
俗姓張,名福德,生於西元前1134年(周武王二年),曾經當過朝廷的總稅官。對待父母非常的孝順,當官的時後,經常將百姓看做自己孩子一般的對待。享年102歲,去世三日後,容貌依然未改變,讓當代之人嘖嘖稱奇。

        「土地公」是屬於一種「自然崇拜神」的「地神」。古人認為世間萬物皆有神,這是先民們對生命的一種體認、與感恩。由於早年百姓的生活以農耕為主,於是認為只有土地才能夠生長五穀,也唯有五穀才足以養活人類。或許就是這樣單純的認知,讓人們對於土地的無私,始終抱持著一份感恩之情,於是發展到後來,便把土地也視為神明來膜拜了。

土地公的故事

        民間關於「土地公」的傳說甚多,擷取兩種民間說法,辜且聽聽吧!
其一:在早年,有一位老翁,在馬路上撿到了一粒蛋,高興的把牠給帶回家,交給家裡的母雞來孵,結果竟孵出來一條蛇,老翁大驚之下,為了避免傷及無辜,便把蛇養在家中。不料,有一天當老翁外出時,不慎讓該條蛇闖出了家門,並鑽進隔壁人家,捕食鄰人的雞鴨。老翁回來知道後,就決心將蛇給放回到山林中。但從此,蛇反而變本加厲,經常潛伏至民家,加害人畜,造成當地百姓極大的恐懼。消息傳到朝廷,皇帝於是發出告示,希望有人能盡速將禍害除去,但卻沒有人敢冒險前去嘗試。此時,老翁自認「解鈴還須繫鈴人」,遂自告奮勇前去除害,而將蛇給刺殺了。事後他請求皇帝賜他封號為「公」,並接掌管理土地上的事物,好讓自己贖罪。因其愛民的行為,而被後人們尊稱為「土地公」。

其二:相傳以前有一位老翁,專精於農作事務,且熱心公益,溫厚篤實,處處教導百姓要如何灌溉、耕作,並廣為指導人民該如何置產,讓人們從土地種植中獲得更多的收益。其去世後,村民們為感念他的恩情,而建廟祭祀他,並尊稱為「土地公」。
由以上在民間口耳相傳下,所轉述「土地公」被人格化後的形象來看,土地公在百姓的心目中應是屬於心地善良,溫厚篤實,並樂於助人的一名善心男子。這被傳述的印象,大概也是日後匠師要形塑「土地公」神像時的一種依據吧。


<!--[if !supportAnnotations]-->
<!--[endi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