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蘆筍阿嬤的回憶

22年次,現年77歲的陳淺阿媽出生於溪心寮,在22歲時嫁給了隔壁庄本淵寮的杜阿公。
雖是生長於鄉間,但因陳阿媽與杜阿公都不是擅於粗活之人,所以待阿公學會幫人補牙與治療後,即在本淵寮金山戲院旁買了間只有厝身所有權,沒有地權的小店面,開了間牙科診所,為人看牙(當年不用醫師執照亦可執業)。

當年,為人看牙、補牙這行生意並不好做,要維持一大家子的日常支出總是捉襟見肘,遠比不上務農兄姐們的收入,因此生活長期處於清貧的狀態。

幾年後,因為戲園拆除重建時,連同周邊房子一起被拆除,診所消失了,就等於甚麼都沒了,更是雪上加霜。

一直保有「女主內」傳統想法的阿媽,為了家中幼小,開始重新思考,終於找出一條小本經營謀生的路,雖是辛苦,卻踏實的生活著。她批了文蛤、牡蠣、和蘆筍到市場販賣,自此,一家才勉強脫離貧窮狀態。最後,連牙科老公也一起投入了賣蘆筍的生意,靠著蘆筍,將家中孩子拉拔長大;並得以購置房產。話說到此,大概是憶起了當年生活上的沉重壓力,與當年孩子物質缺乏的愧疚感,突然發現,阿媽滄桑的臉頰濕潤了起來…

阿媽提到曾進過金山戲院幾次,好奇的問她看了哪些影片,不料回答卻是:「去戲院看歌仔戲。」原來早期的戲院(老人稱呼戲園),和現代年青人所知的電影院有著極大的不同,現代戲院頂多是國片或外來片的不同,但早年的戲院,卻是依著當地消費者的需求而經營的,於是歌仔戲、馬戲團、甚至到後期的牛肉場都是戲院上演的劇碼。

對於神明生日如數家珍的阿媽,提起佛祖公、尪公祖、老王爺、獅爺(即田都元帥)…的神明聖誕日,就彷彿提及親人一般,她說:「自嫁到本淵寮,每年的三大節日,清明、中秋、吃圓仔節,及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會準備好香燭、水果到廟裡祈求神明的保祐。」當然神明的各項活動,她也是從不缺席的。

問她到廟裡都祈求些甚麼,果然不出所料,祈求的不外乎是希望孩子能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家庭平安,真是天下父母心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