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偉的石雕蟠龍柱


早期,石雕師傅因受到使用工具的侷限,大都是採用抱柱浮雕式的雕法,所以龍柱雕刻的體形不大,龍的形體也不會太繁複,佈局處大多會以留白的手法來處理。近期,廟宇的龍柱都有加長、體積放大的趨勢,索幸此時已有電鑽可輔助雕刻,這時期的工匠們大都採用多龍透雕式,風格華麗且繁複,有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式」風格,但其細膩度卻無法和早期,由手工一鑿一鑿雕刻而成的作品相比,有點可惜。
「龍柱」在坊間有這麼一說:「擁有龍柱的廟宇,其奉祀的主神就是有能力的降龍者。」或者是說「連龍都會來幫忙顧廟口,就表示該廟神明的道行比龍還要高。」
由「朝興宮」三川步口處往內計算,廟內共有六根石雕鑿花龍柱。每根龍柱上雖然都有刻有龍形,但卻又各自擁有主題。如:龍鳳呈祥、鳳凰展翅、八仙過海、雙龍凝視、蝦兵蟹將、千手菩薩…等題材。而在三川步口處的龍柱為「一柱兩龍」式的雕刻。龍頭一在上;一在下,有著「翻天覆地」的涵義。精湛的透雕技術,甚至作了二至三層的鏤空呈現,繁密的雕刻技法,足見工匠想展現技藝的野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