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柱子的翅膀-雀替

進入廟內抬頭往上觀察,您將發現「雀替」就像一對對長在柱子上方的翅膀,向兩側伸展出,構成一種生動而又具美感的形式。又隨著柱與柱間的框格而改變,將頂上的輪廓由直線轉變為柔和的曲線,將方形變成有趣而更為豐富、更自由的多邊形。


「雀替」在宋朝時稱為「綽」,到清代才被稱為「雀替」,本省匠師則稱它為「插角」或「托木」,被安置在樑與柱交點的角落,具有穩定樑柱、及裝飾的功能。「雀替」從建築學上的結構物件,逐漸發展成藝術美學的結構物件。

「雀替」通常以木雕為主,最常被雕刻的主題以鰲魚、飛鳳、仙鶴、鳳凰、花鳥、人物等。每一種雕刻主題皆有其象徵性的意義,如「飛鳳」有取其飛翔所帶來祥氣的用意。通常匠師表現「雀替」的雕刻手法有圓雕、浮雕、透雕等方式,是廟宇觀察的重點之一。
        
本淵寮朝興宮內,現有龍形、花草、鰲魚等各種形式的雀替。抬頭算算看,廟內總共有幾個「雀替」呢?
<!--[if !supportAnnotations]-->
<!--[endi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