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將近26年的沉潛,本淵寮朝興宮內的超人氣金獅陣,終於在幾年前沸沸揚揚的又再度重現於西港卦香的陣頭隊伍中。當時因熱烈圍觀的人群,曾引起廟會活動的一陣小騷動。
本淵寮朝興宮內的「金獅陣頭」,成立至今已約有90年。成立的原因應是,因早年社會缺乏法律的規範,庄頭居民人人自危。於是,就由庄內廟方各角頭,召集當地的年青壯丁,在農閒之餘,藉由團練,一方面可達到強身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有外敵入侵時,挺身而出保衛家園,與宋江陣頭的成立原由相似。然兩者最大差別在於,金獅陣因舞弄的獅頭,讓人有祥獅獻瑞的吉祥感受,因此經常會被邀擔任神轎開路與護駕、新廟落成或是開廟門的任務。
現今「本淵寮朝興宮」內的金獅陣,為了能將這頗具傳統廟宇文化意涵的活動,傳承給更多的年輕人,於兩年前進行改組,遴選新員,在新舊團員的相互切磋下成長。目前團內成員的平均年齡約在三十歲左右,非常的年輕有活力。
為了因應廟方的祭祀、繞境活動須求,通常會在星期一至星期四的晚上,大約7:00至9:00在廟埕廣場上,由鄰村菅寮聘請而來的80幾歲金獅陣老教頭,指導後輩,並帶領大家密集操練。過程雖是辛苦,但只要有機會到各個廟會活動、或前往各友誼宮境廣場前操演時,由圍觀信眾們每每報以的如雷掌聲、與吆喝鼓勵聲中所激發出的能量,就是他們願意再接再勵學習的最大原動力吧!
「金獅陣」是由54位本淵寮的在地子弟所組成。兵器 有:雙刀、盾牌、官刀、托刀、踢刀、和木槌等,步法有:八卦、五花、四門…等,再加上「鑼鼓團」成員,每次出團演出皆須動用到約50餘人,是朝興宮慶典中一項獨特的表演活動。
「金獅陣」裡的鑼鼓團隊,是「金獅陣」的最大精神來源。如果缺少了鑼鼓團隊精準又有節奏的鑼鼓點聲,再猛的獅團大概也會成睡獅吧。鑼鼓陣中包含了兩面鼓、兩面鑼、和鈸,如此簡單的樂器就能發揮出這麼震憾人心,又具有吸引力的聲效,讓遠處的人群慢慢圍攏而來,真是讓人佩服。
其中金獅頭與鼓點聲是整個團隊的靈魂,極耗費力氣與心神,因此出隊時需有兩組的人手替換,才足堪擔任整場的演出。
金獅陣的操練演出具備了力與美。由獅頭的一出場,到每一種不同兵器的操練,跨出的每一步伐皆是鏗鏘有力,這是須經過多少時間的累積與體力的消耗,才能達到的境界,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每一次的表演中,「排八卦」替廟方鎮煞氣是整場表演的重頭戲。姑且不管是看門道,或是看熱鬧,對我個人而言,整場「金獅陣」的操演,最吸引我的,應該是在團員們在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團隊精神與凝聚力。
朝興宮中與「金獅陣」淵源最深的,要屬專管民間戲曲活動的「田都元帥」了。目前,因廟中尚未有「田都元帥」金尊,而暫以早年出陣時的銅製獅頭替代。
而在田都元帥神壇前的下方處,供奉有一虎爺。據稱,是想藉由虎爺的威力,讓獅陣團員們的腳力能踩的更穩健、踏實與持久。近幾年來,因時代的日新月異,現「金獅陣」演出時,已改由輕盈、耐操的玻璃纖維製獅頭上陣了。
目前負責管理「金獅陣」團隊的蔡副總幹事,因憂心資深團員的日漸凋零,金獅陣的傳承會更不容易,於是花了極大的時間與心力,整理出許多資料,並細心地記錄下每一個陣式的相關位置,再結合自己的親身學習經驗給書面化,希望能讓口耳相傳的教導方式更有效率。相信經過這一次的整理,它將是未來屬於本淵寮朝興宮「金獅陣」的一份重要傳承文史資產。
關於祖師田都元帥
相傳在唐朝年間,有位女子外出嘻戲時,因不小心採食了稻穀,回家後竟然就懷孕了。由於是未婚生子,被女子的父親-蘇翁認為有辱門風,因此在嬰兒出生後,即將他丟棄在田野間。幸好,一開始靠田野間有靈性的螃蟹與鴨子保護,之後才被路過的農人給拾獲,帶回家撫養,並為他取名為「雷海青」。
當田海青長大後,被唐玄宗(唐明皇)召入內廷擔任樂工一職,卻在一次的戲劇演出中,因扮演元帥角色時,突然意外暴斃身亡。
隨後,在安祿山造反的時候,他曾經三次顯靈保護皇上。每次出現時,在空中都隱約浮現有「田都」二字的旗幟。後人因為他是在扮演元帥時過世,而三次出現時,又都曾浮現「田都」二字,因此就尊稱他為「田都元帥」,並供奉他為「音樂祖師」。
<!--[if !supportAnnotations]-->
<!--[endi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