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訪查的過程中,一直有件事是自己所不能理解的。為何在當年樸實的本淵寮庄境內,竟會設有兩間戲院 (前處為露天戲園、後處為金山戲院)、以及食堂(類似酒樓)的存在,而許多的行政單位,為什麼也都位處於本淵寮庄(包括安南區區公所、衛生所…)內,當年本淵寮庄內鄉民不都是以務農為主的種田人嗎?為什麼會有這麼樣的閒情逸致消費呢?又是怎樣的地緣關係,讓其成了安南區的行政地區?
在訪查過程中得知,日據時期逢美軍來台空襲的日子,府城人即會湧進本淵寮租屋以躲避災難。說是租屋,實則是單純的鄉下人對於來客的熱情招待,至於有沒有付租金都是其次了,或許可藉由「草地人驚捉,市內人驚吃」這俗諺,略窺出當年鄉下人與都市人的不同處事心態。早年由於本淵寮正處於市區要進入安南郊區的唯一要道,生活機能強,所以富人會選擇屬於郊區,但又不至於離市區太遠的本淵寮庄內避難,當然也就不足為奇了,或許也因此為當地帶來了一番的繁榮景況。正如近年來設立於安南區內的「康寧大學」與「興國管理學院」一般,校內眾多的學子,帶來了當地房市場與商機。
除了這些自我揣測的因素外,其實本淵寮的發展也和其當地的開發歷史、及地理位置有關。因本淵寮開墾較早,庄內農民擁有的是肥沃田地,比起安南其他區域,庄民生活可說是屬較富裕安定的。且因佔地利之便,成了周邊鄉鎮前來採購物品的集散地。又因距離著名的「十字路」(今海佃路與安中路之交叉路口)很近,進出府城較為便利,讓當地的婦女較有時間與機會裝扮自己,也因此在當年的民間遂流傳著:「本淵寮的查某囡仔,婧甲若藝旦。」
<!--[if !supportAnnotations]-->
<!--[endi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