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有趣又智慧的古老俗語

「俗語」是一般人生活中經常會運用的語言,也是最能展現生活經驗與智慧的一種口語文化經由祖先們累積經驗所傳承下來的俗語往往在簡潔的語句中反映了當年的生活經驗人生觀價值判斷處事態度以及刻苦艱辛的奮鬥歷程,也適時地反應了一些當時的社會現象。這些寶貴的經驗,不僅能提供我們參考與警惕之用更能引導我們如何去面對困境與如何解決之道因此,俗語可謂是一部活用的歷史。

以下列舉出一些於田野調查時,在當地耆老口中曾聽到,及藉由書籍、論文蒐集到的一些,較具生活與趣味性的民間俗語,與讀者分享。這些幾乎是早期本淵寮,甚至是安南區居民早期生活寫照,時至今日現在的人應該也很難從這些俗諺體會到當初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情景了。

1. 甘願加一個窟,毋甘願加一仙佛。
註:早年安南區人普遍貧窮,因此寧願自己的村里中能多一處吃水堀可以多儲
一些水以便和季時可供飲水、灌溉之用,而不願迎請神明,以減少節日的祭拜,節省開支。這應也是對生活的一種無奈之感。

2. 本淵寮的查某囡仔,婧甲若藝旦;海尾寮的查某囡仔,烏甲若火炭;溪仔墘的查某囡仔,佇塗裡躶。
註:是指因本淵寮開發較早,生活較為富裕、安定,又位於安南區的行政中心,因此當地的婦女比較有時間與機會打扮自己,所以女生像藝旦那麼漂亮。海尾寮以農漁業為主,婦女不僅要下田耕種,甚至閒暇時也要幫忙捕撈的工作,因此當地女性常曬得像黑炭。而溪仔墘的女生,因為長年要到魚塭幫忙捕撈的工作,稍不小心就會弄得全身都是汙泥之意。
此俗諺告訴我們,人具有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而不同的生活環境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也因而造成不同的樣貌。

3. 廟內起鼓,厝內著拜拜。
 註:此句俗語起源於古鹿耳門,由於民眾敬畏神明,因而喜歡拜拜。當廟有祭典時,通常會先擂鼓,附近居民只要聽見鼓聲,就知道廟要進行祭典活動了,這時居民就會在家中擺上香案準備拜拜。由這句話可得知,廟宇其和周邊的居民生活是習習相關,密不可分的。

4. 草地倯,府城憨。
 註:早年草地人因為長期處於水準以下的生活,較沒有接受文化薰陶的機會,因而使得他們的言行舉止帶些粗俗,往往被府城人瞧不起,認為他們土裡土氣,不合時代的潮流。而府城人因生活較為富裕,很少會去關心自己日常所使用的東西是如何產生或製造的,因對生活必需品的了解較少,所以在生活認知能力上就顯得較為愚笨。
5. 千算萬算,毋值天一劃。
 註:是說不管人類再怎麼思慮周詳、再怎麼會算,最終還是比不上老天爺的
輕輕一揮,就能決定一切,有著「人算不如天算」之意。換言之,做事想
要成功,有時候還是得靠老天爺的幫忙才行。

6. 草地人驚掠,府城人驚食。
 註:早年鄉下人,每天除了耕種外,有時還得挑些土產送給地主,好繼續取得 耕作權,由於忠厚老實、地位卑微,因此常害怕官府會前來找麻煩。而府城業主大多以地主、商人等有錢人家居多,生活雖富裕,平日卻吝儉成性,遇上佃農前來繳租或送土產時,免不了要一頓粗茶便飯的招待,卻因為草地人從事勞動之故,慣於粗噉大食,因而食量驚人,常嚇得府城人大喊吃不消。由此可看出,因生活環境不同,而產生的不同心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